全球卓越研究評審平台
一、平台概述
全球卓越研究評審平台是由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於2018年發起設立的綜合性科研評估體系,旨在為全球學術研究、科技創新及跨學科成果提供科學、公正、國際化的評審機制。
作為HKMarina科研治理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該平台以“科學性、公信力、專業性、可轉化性”為基本原則,依託多學科專家網絡、數據驅動評估模型與國際合作機制,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科研項目和成果提供系統性質量審查與潛力分析。
二、設立目的
在全球科研資源競爭加劇、研究產出快速擴張的背景下,如何確保研究工作的質量、原創性與社會價值,成為國際科研界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科技成果產業化、跨學科融合與政策轉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對成果評估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其設立目的主要包括:
1. 填補學術與實際之間的評估空白,為研究項目提供從“科學可行性”到“應用可能性”的綜合評判;
2. 構建國際共識的科研質量標尺,推動學術評價標準的透明化、專業化與數據化;
3. 促進科研成果的規範化進入市場與社會系統,減少項目轉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信息斷層;
4. 服務區域與國際科研發展戰略,提供科學支撐與智力服務。
三、評審內容與模塊體系
本平台圍繞不同類型的科研成果,構建了一整套系統化的評審模塊,主要涵蓋以下類別:
學術成果評審模塊:適用於期刊論文、研究報告、理論模型等基礎科研成果,重點關注原創性、學術貢獻、研究方法、邏輯結構等要素。
技術原型與工程驗證模塊:面向工程技術、產品樣機、算法系統等成果,評估其技術成熟度、實驗驗證情況、功能邊界與安全性等。
跨學科融合研究專項通道:對多領域交叉項目設立專項評審路徑,注重協同結構與跨界模型,避免學科界限限制評估。
應用潛力與轉化路徑分析模塊:幫助識別市場需求匹配度、合作方向與可持續商業邏輯。
四、運作方式與運行流程
本平台採用“標準化流程管理 + 模塊化任務分解 + 數字化系統支持”的方式開展日常運行。
申報與分類:研究人員或機構通過在線系統提交材料,平台根據類型與領域自動分類。
初篩審查:秘書處進行資料完整性、倫理規範等初審。
匹配專家組:由專家庫系統智能匹配3至5位獨立評審人組成小組,確保專業覆蓋。
多輪評議:設匿名評審與集中會議機制,保障判斷深度與交叉觀點整合。
綜合報告輸出:平台出具正式評審報告,包含項目分析、改進建議與推薦等級。
後續追蹤服務:對高潛力項目提供成果孵化、行業對接、政策建議等跟蹤服務。
為提升評審效率與判斷質量,平台還建設了智能匹配引擎、成果可視化儀表盤、雙語界面與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PLMS),保障評審過程規範有序。
同時,平台設立獨立性與公正性保障制度:
1. 專家利益迴避申報機制;
2. 多源評議+獨立觀察人制度;
3. 成果信息保密管理;
4. 禁止商業化用途的評估數據使用。
五、平台特色與比較優勢
跨領域融合導向:適應科研交叉趨勢,鼓勵多維思維;
全球專家資源:涵蓋多個學科的國際專家庫;
非營利運作:保障平台獨立性與中立性;
指導與評價並重:注重研究後續發展的建設性建議;
數據支持與年度透明報告發布:評估數據逐步可視化,提升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