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學術活動總結報告:未來社會研討會與青年挑戰賽回顧

发布时间:2023-10-01

2023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在東京與香港分別舉辦了“新興技術引導的未來社會形態”專題研討會與首屆“青年科技創新挑戰賽”,兩場活動從不同側面聚焦了科技與社會系統的深度交互與制度反應問題,不僅展現出研究院在前沿科技議題引導方面的戰略視野,也進一步鞏固其在青年科研培育與跨界協同機制探索中的制度基礎。

“新興技術引導的未來社會形態”專題研討會於2023年5月22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主題聚焦於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區塊鏈與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如何深刻重塑人類社會的結構邏輯、認知模式與制度機制。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學家、科技倫理學者、城市治理專家、教育工作者與技術平台代表,通過主旨演講、小組討論與未來城市場景推演等形式,圍繞社會空間重構、技術自主性、制度韌性與人機協同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會議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共識性判斷:新興技術不再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是系統性地重塑社會運行方式和文化表達體系。尤其是在“2040年城市生活情境推演”環節中,與會者模擬了未來城市中的日常生活流線,並系統分析了AI決策系統、數字身份、算法資源調配等技術節點所帶來的倫理難題與治理挑戰。會議最終形成三項建議方向:一是構建面向未來議題的開放型研究議題庫,匯聚全球觀察與制度實驗議題;二是推動設立“科技社會影響同步評估機制”,使科研項目在設計之初即考慮其社會外部性;三是籌備多機構聯合發起的“未來社會跨學科協同研究計劃”,以制度方式支持跨界團隊形成穩定合作。

而於2023年9月1日至4日舉辦的“青年科技創新挑戰賽”則將重點落在如何支持40歲以下青年研究人員在現實社會議題中構建創新性技術路徑與應用解決方案。本次挑戰賽吸引了來自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報名者,研究方向涵蓋健康科技、氣候韌性設計、文化遺產保護、跨文化人工智能應用、人機交互體驗等。研究院從中遴選出30項入圍作品,在香港總部進行為期三天的公開展示與答辯評審。

挑戰賽中,多個項目展現出青年科研羣體對於邊緣議題的關注與技術表達能力。例如,來自一支日本團隊的“多感官認知輔助裝置”關注孤獨症兒童的學習干預問題,結合生理信號感知與AI情緒識別,設計了低門檻交互系統;來自馬來西亞的團隊則構建了一套“綠色材料性能模擬平台”,通過AI建模優化極端氣候環境下的基礎構件結構;另有香港本地團隊開發“跨文化數字敍事平台”,用於保存與傳播瀕危語言羣體的口述歷史,凸顯了技術在文化延續中的積極作用。

賽事過程中,研究院首次試點“導師開放觀察席”機制,邀請科研、產業與政策領域的跨界導師對項目進行結構化回函式評議,覆蓋研究邏輯、社會價值、倫理邊界與技術風險等多維度反饋。所有入圍團隊均獲得至少三份詳盡評議,並可根據建議進入研究院設立的“科研轉化輔導流程”。

兩場活動儘管面向對象與議題重點有所不同,但在整體結構與戰略導向上均體現出研究院一貫堅持的“科技—制度—社會”三軸聯動思路。在未來社會研討會中,科技被視為制度變革的催化器;而在青年挑戰賽中,制度被設計為科技落地的加速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出科研機制、社會價值與青年參與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生態模型。

2023年的兩項重大活動為研究院建設制度導向型科研生態奠定了實踐基礎,也為全球科技與社會協同發展的治理樣態提供了來自亞洲的制度範式與路徑參考。

編輯: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