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标準
1. 創新性評估

• 技術突破:評審委員會将評估項目是否在技術、理論或實踐上有明顯的創新,尤其關注是否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或新穎的技術應用。
• 創意與獨特性:評審過程會考察項目的獨特性,項目是否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或采用了創新的技術路線。
• 前瞻性:項目應具備前瞻性,能夠預見并回應未來的發展需求或社會挑戰。

2. 學術價值評估

• 理論貢獻:評審委員會會重點考察項目在其學術領域内是否有理論貢獻,是否在已有的理論體系或知識基礎上有新的突破或完善。
• 研究方法:項目應使用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數據收集和分析應符合學術标準,并能夠證明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學術影響力:評審将衡量項目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包括是否已在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或是否受到同行評審的認可。

3. 技術可行性評估

• 技術成熟度:評審将考察項目所采用的技術是否成熟,并評估項目技術實現的可行性,确保技術方案能夠在實際環境中有效運作。
• 研發能力:項目團隊的研發能力是評審的重點之一,團隊應具備足夠的技術背景和研發經驗,能夠确保項目的成功推進。
• 技術可擴展性:評審将關注技術的擴展性和靈活性,評估其在未來是否能夠适應或拓展到其他領域或應用場景。

4. 市場應用潛力評估

• 市場需求:項目應針對明确的市場需求或痛點,評審将考察項目的市場定位及其應用場景的具體性和實用性。
• 商業可行性:評審委員會會對項目的商業化潛力進行評估,包括項目的成本效益、市場競争優勢和未來的盈利能力。
• 可持續發展:評審将分析項目是否具備長期市場潛力,并考察其在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方面的表現,确保項目能夠符合未來市場的需求。

5. 社會影響力評估

• 社會貢獻:評審将關注項目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尤其是項目是否能夠解決社會難題或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如醫療、教育、環保等領域的影響。
• 公共認可:項目是否已獲得公共或行業的廣泛認可也是評審的一部分,例如是否獲得過獎項或其他機構的支持。
• 全球影響:評審委員會将考察項目的影響力是否超越地域限制,是否具備國際化的應用前景,推動全球社會的進步。

6. 道德規範與社會責任評估

• 倫理審查:項目應符合國際和地區的倫理标準,特别是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評審委員會将重點考察項目的倫理審查合規性。
• 社會責任感:項目團隊應展示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評審将評估團隊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是否注重社會利益和環境保護。
• 知識産權保護:項目需确保所有研究成果和創新技術都符合知識産權法律和标準,評審将确認其合法性和合規性。

7. 評審流程

• 初步篩選:所有項目需通過初步的材料審查,确保提交的信息和研究領域符合平台要求。
• 多維度評審:通過初篩的項目将進入多維度評審階段,每個項目會由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進行評估,綜合各個标準對項目進行打分。
• 專家讨論與終審:專家組将針對評審意見進行讨論,由平台的終審委員會确認評審結果,并向項目團隊反饋詳細的評審報告。

8. 評分體系

• 創新性(30%):項目的創新性在評審中的權重爲30%,這一标準重點考察技術和研究方法的新穎程度。
• 學術價值(25%):項目的學術貢獻和理論價值占評審總分的25%。
• 市場應用潛力(20%):項目的商業化潛力和市場需求評估占20%。
• 社會影響力(15%):社會效益和全球影響力在評審标準中占15%。
• 道德規範與社會責任(10%):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感評估占總分的10%。

9. 結語

全球卓越研究評審平台的評審标準旨在确保所有項目都能在公平、科學的環境下得到公正的評估。平台通過嚴謹的評審流程和多維度的評估标準,助力科研人員和機構識别和推廣具有潛力的研究成果,實現科研與市場的無縫對接。

通過這些标準和流程,全球卓越研究評審平台緻力于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的發展,并爲各類創新項目的市場化、應用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工作時間:法定工作日 9:00~18:00

Copyright © 2014 - 2025 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