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們在閲讀屏幕上的文字、觀看在線電影,還是使用雲存儲服務、與人工智能(AI)對話,這些數據都由一種特殊的數字倉庫——數據中心來存儲、處理和傳輸。世界經濟論壇網站近期一則報道指出,數據中心已成為數字經濟的核心支柱,堪稱互聯網時代的“動力心臟”,為雲計算、流媒體、社交媒體、金融交易、AI系統以及企業IT運營提供着源源不斷的動力。隨着全球數字化進程加速,世界對數據中心的需求與日俱增,各地正掀起建設數
水泥能發電還能儲電?這幕聽上去頗具科幻感的畫面,正在東南大學上演。5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繆昌文團隊發佈全球首創的仿生自發電-儲能混凝土。該技術直擊建築行業高能耗痛點,以水泥為載體開闢全新能源路徑,有望重塑未來建築與能源格局。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建築全過程能耗佔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超50%。同時,光伏發電受天氣制約、儲能成本高昂。針對這些問題,東南大學
圖為在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展出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前裝量產L4級高度自動駕駛車。該車計劃於2025年底交付,2026年實現規模化運營。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即將量產、無人貨車加速進入L4級(高度自動駕駛)產品的落地階段、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合作創新……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上海車展)上,記者看到商用領域的
4月7日至9日,“人工智能賦能的天文學開放科學會議”在之江實驗室舉行。這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4—2033年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框架下舉辦的一場國際學術會議。會上,之江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現場發佈了一系列大模型成果,展示“AI+天文學”的無限可能。和人工智能一起“仰望星空”,是近年來人工智能驅動科學研究發展的一大體現。在不少科研人員看來,人工智能不僅是工具,更是撬動科學問題
西班牙納瓦拉公立大學團隊研發的一項突破性技術,能生成可以在半空中用手直接操控的真三維(3D)圖形,開闢了人機交互新方式。與人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傳統全息圖不同,這種新技術生成的圖像能夠從各個角度觀看,無需佩戴虛擬現實眼鏡,而且允許用户以一種自然而直觀的方式與這些3D圖像互動。該成果將在4月26日至5月1日於日本橫濱舉行的CHI 2025會議上展示。觀察人員在觸摸3D物體。圖片來源:美國科學促進會優睿科
新型AI天氣預報系統預測速度更快且所需算力更低。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來自英國劍橋大學、艾倫·圖靈研究所和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科學家,開發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天氣預報系統——“土豚天氣”。相比傳統依賴超級計算機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型,新工具所需算力更低,預測速度卻提升了數十倍,有望為天氣預報領域帶來全新變革。相關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為獲得天氣預測結果,傳統數值天氣預報模型需要在超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道,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創造新型光熱材料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他們首次實現了一種利用電流激發聲子極化激元的新機制,為開發更低成本、更小巧的長波紅外光源和更高效的冷卻設備開闢了新途徑。人們常常苦惱,手機用久了就發燙,未來這一問題有望解決,並且手機還有望內置微小傳感器,以超高靈敏度和精確度識別危險化學品或污染物。聲子極化激元是一種獨特的電磁波,當光與材料晶格結構中的振動相互作
近期,中央空管委印發專項措施,重點圍繞健全低空管理體系、優化空域資源配置、提升運行服務質效、夯實基礎支撐能力、強化依法管空用空等方面,向全國空管系統部署加強低空空管工作。我國低空經濟迎來發展新機遇。持續深化管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接連打出,一批站位高、佈局廣、資源足的低空經濟項目紛紛落地,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當前,低空經濟不僅是經濟領域的熱點,更成為國家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名土耳其遊客正在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使用微信支付購物。日前,在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人民銀行北京分行、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支持下,微信支付攜手王府井集團發起的“入境消費及支付便利商圈”共創計劃在北京發佈。此次“入境消費及支付便利商圈”共創計劃,微信支付、王府井集團將對王府井集團在京旗下包括北京市百貨大樓、喜悦購物中心、東安市場等18個商圈進行入境支付服務煥新等系列舉措。
2023年末,初創公司Humane發佈一款別在衣服上的AI設備——AI Pin,可以連接到基於GPT-4開發的專有大模型,並通過投影方式完成交互。AI Pin吹響了可穿戴設備變革的新號角,2024年以來,多家科技巨頭如字節跳動等公司開始進軍可穿戴領域,智能戒指、智能吊墜等各類加載AI功能的新型可穿戴產品陸續亮相。“可穿戴設備”作為現今使用廣泛的移動終端硬件,與人體距離最近,與日常生活融合最緊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