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深化創新合作 攜手共同發展

发布时间:2019-09-20   文章来源:中國新聞網 

7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20日至24日在廣西舉行。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出席開幕大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科技對外開放,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與東盟各國進一步對接創新發展戰略,推動區域創新合作邁上新台階。

圖為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出席開幕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徐南平介紹,近年來中國的科技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科技創新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顯著增強,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圖為第7屆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現場。

在發展科技的進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徐南平稱,中國已與16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訂了114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加入了200多個政府間科技合作組織和多邊科技合作機制。特別是在與東盟的合作方面,近年來,在中國—東盟科技夥伴關係和雙邊科技合作機制框架下,中國已支持了超過1000個合作項目,服務雙方產業和社會民生。

他進一步介紹,這些合作成果主要體現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科技人員交流成效顯著,科技界建立了緊密的友誼關係;雙方積極共建聯合實驗室,搭建多層次科研合作平台;加快推進國際技術轉移,構建東盟國家技術轉移網絡;探索科技園區的合作模式,帶動產業合作升級。

“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與中國—東盟科技夥伴計劃框架下,中國—東盟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孕育着巨大的潛力。”為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徐南平建議,中國—東盟應大力拓展科技人文交流,助力培養科技人才;積極加強科技政策的溝通,實現發展戰略對接;繼續打造創新合作平台,謀求共同發展的環境。

圖為同期舉行的中國—東盟共育創新之星啓航儀式。

上述建議得到東盟各國代表的積極響應。老撾科技部副部長查森·皮馬翁表示,目前老撾與中國在農業科技、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等領域已開展廣泛合作。未來希望與中國在基礎設施、科技研發、人力資源、技術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開展更多的合作,以此共同應對外部環境面臨的新挑戰。

泰國高教與科研創新部常務秘書長索萊尼特·斯爾薩姆也表示,希望通過中國的技術轉移,依託中泰微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等項目,在食品健康和前沿能源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當前,廣西依託地緣優勢,正致力於構建科技交流“南寧渠道”。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費志榮介紹,當地已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建設、技術轉移等方面與東盟開展深度合作。與東盟9個國家建立了政府間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在東盟國家建立聯合實驗室(或創新中心)、農業科技園區27個。

“未來我們將深入推進‘東盟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實施,邀請更多的國際創新人才入桂工作,大力促進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科技人員之間的交流互鑑,共同培養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為相互發展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費志榮説。

據悉,本屆大會以“深化創新合作,攜手共同發展”為主題,同期還將舉行“首屆10+3青年科學家論壇”“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創新合作國際論壇”“中國-東盟先進技術系列對接會”及“東盟國家青年科學家創新中國行”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