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科研商業化的最後一公里時間:2025年2月28日地點:中國香港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轉化路線圖分析 + 實操演練工作坊一、會議背景科研成果的“從實驗室到市場”始終是一道難以逾越的現實關卡。儘管近年來原始創新活躍、科研項目增多,但成果落地轉化率卻始終處於低位,許多高價值科研成果被困在“最後一公里”:面臨商業邏輯缺位、應用場景不清、轉化機制不暢等問題。香港科學
主題:未來城市中的技術治理與社會共融時間:2024年4月11日地點:新加坡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案例報告 + 城市實驗互動一、會議背景城市正逐步成為技術落地與社會變革的主陣地。從智能交通系統到算法治理平台,從數字身份管理到空間資源分配,技術嵌入城市結構的深度不斷上升。與此同時,這一過程也引發了關於權力分配、公平治理、技術透明度與社會包容性的廣泛討論。2024年,
主題:新興技術引導的未來社會形態時間:2023年5月22日地點:日本東京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跨界講壇 + 小組討論一、會議背景在快速演化的科技時代,人工智能、區塊鏈、合成生物、虛擬交互、智能空間等新興技術日益滲透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改變生產和交流方式,也重構社會結構、倫理認知與文化互動。為深入探討科技驅動下社會形態的未來圖景,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於2023
主題:跨區域科研聯盟的運作與影響時間:2022年3月5日地點:加拿大多倫多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成果分享 + 機制結構剖析一、會議背景2022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邁入全球協同體系深化階段。在2015年開啓國際合作架構探索後,研究院陸續在北美、歐洲與亞洲設立多點研究協作網絡。其中,以多倫多為樞紐的北美分支作為“跨區域科研聯盟試驗區”,自啓動以來不斷積累機制創新與
主題:全球科技標準與創新評鑑趨勢時間:2021年6月14日地點:德國柏林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趨勢講解 + 案例對照分析一、會議背景近年來,伴隨科技成果跨學科融合、跨地域流動、跨平台轉化的加速推進,科技評審制度與標準制定體系面臨結構性重構需求。創新已不再是單點技術突破,更是系統性知識配置與全球性制度治理能力的體現。為迴應這一背景,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於2021年在
主題: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與投資對接時間:2020年4月9日地點:美國舊金山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項目路演 + 投資配對會一、會議背景隨着科研生態日益走向多維融合,“從科研成果到產業價值”的轉化路徑成為衡量科研機構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2020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聚焦成果轉化中的核心節點——“科研成果如何對接資本與應用場景”,舉辦本年度專題研討會。會議立足科研與投
2019年,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从辅助诊断走向治疗路径优化、风险预测、个体健康管理等深层环节。与此同时,生命科学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数据体量与复杂性开展疾病机制探索,推动精准医学、数字医疗与公共健康系统的结构性重构。
主題:科研評審制度與成果轉化機制時間:2018年5月6日地點:中國香港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流程解析交流 + 成果對接諮詢會一、會議背景科研評審制度是科研生態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其作用不僅在於篩選優質課題和分配資源,更在於引導研究方向、激勵創新機制與評估科研價值。2018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在推進科研治理體系優化過程中,將“科研評審制度如何服務成果轉化”作為
主題:全球科技公司與科研機構的共創模式時間:2017年4月18日地點:中國深圳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共創模式解析 + 合作簽約儀式一、會議背景2017年,隨着全球科技變革不斷提速,科研機構與科技企業之間的協作形式正由傳統“技術轉讓—產業接收”模式,轉變為“共同設題、聯合研發、協同轉化”的共創機制。在以應用驅動為特徵的創新體系中,產學深度融合已成為推動科技成果高效
主題:人工智能與再生醫學的融合前沿時間:2016年3月22日地點:美國波士頓主辦單位: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活動形式:主題講座 + 技術演示交流會一、會議背景2016年,人工智能與再生醫學的交叉應用逐步成為全球科研與產業界的熱點方向。隨着機器學習、深度算法、生物數據處理與智能建模能力的快速提升,人工智能技術正逐漸滲透至幹細胞研究、組織工程、個性化治療等再生醫學核心環節之中。在此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