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於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在中國深圳與日本大阪舉辦兩場重量級會議,聚焦科研機構與科技企業之間的新型合作機制,以及製造系統與未來設計邏輯的跨界融合。4月18日將在深圳舉行的“全球科技公司與科研機構的共創模式”專題研討會,將深入探討共創機制的實踐路徑與制度基礎;8月20日至22日在大阪舉辦的“智慧製造與未來工業設計論壇”則將聚焦技術、標準與人本設計的協同關係。
4月的專題研討會以“科研與企業共創模式”為主題,聚焦當代科研組織如何在面向應用和複雜問題導向的背景下,與科技企業構建聯合議題、聯合研發、協同落地的長效機制。會議上半場將介紹產學共創合作中常見的四種實踐形式,剖析其組織邊界、合作邏輯與制度保障方式,強調共創機制的成功基礎在於“目標共識、結構共建、成果共擔”。
互動分享環節將邀請代表性機構與企業圍繞綠色建築材料、AI城市服務系統和遠程健康監測等真實合作項目進行經驗交流,展示科研機構如何通過與企業聯合設題、實驗室共建與協作測試,實現科研成果更快、更穩、更適配的轉化通道。
會議下半場將舉行“共創合作項目簽約儀式”,研究院將與多家企業在教育科技、城市系統、醫療工程等方向簽署聯合課題協議,圍繞聯合課題組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進度公開和成果轉化機制建立長效協作關係。
8月在日本大阪舉辦的“智慧製造與未來工業設計論壇”將關注技術系統如何迴應社會需求,製造流程如何納入用户語義,設計機制如何協同工程邏輯,構建下一代製造系統的制度範式與實踐原型。會議將通過“主題展覽+設計工作坊+標準圓桌”三層結構,彙集工程、設計、人機交互、系統集成等多方專業視角,推動製造系統朝着“適應性強、能耗低、模塊化”的方向演進。
展覽環節將呈現柔性製造單元、AI輔助人因工程設計流程以及多學科交叉合作項目成果,利用模型、交互設備與原型觸控台提升技術的公眾理解度。設計主導工作坊將聚焦老齡社會生活器具、氣候多樣區交通平台與低能耗模塊工具系統開發,參與者將圍繞用户響應機制與協作邏輯開展任務模擬與設計演繹。
本年度兩項會議將形成研究院未來“制度型科研治理”與“人本導向技術系統”發展的戰略雙軌:前者強調在科研活動起點嵌入多方議題與結構機制,後者強調在成果轉化終端重視社會接受、倫理適配與設計可持續性。
編輯: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