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舉辦兩項面向科研轉化與應用傳播的年度重磅活動,分別為4月9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與投資對接”專題研討會,以及11月3日至5日在中國香港舉辦的“創新應用科技展示日”。兩項活動聚焦科研成果如何從知識建構走向市場落地與社會適配,系統梳理科研轉化的關鍵機制與傳播邏輯,推動構建“知識—工具—場景”的高效聯動機制。
專題研討會以“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與投資對接”為主題,立足科研生態中“科學成果如何與資本對接”的核心命題,探索科研項目的可評估性、轉化路徑清晰度與價值表達能力。會議將設置價值識別研討與項目路演環節,通過展示7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項目原型,從“科研—原型—市場”的維度展開深入交流。重點展示項目包括AI醫學輔助系統、個體碳排追蹤模型與文化遺產沉浸式交互平台等,具備實際測試基礎與潛在市場入口。
在成果展示基礎上,會議將組織投資閉門反饋對話,圍繞科研價值呈現結構、投資風險識別邏輯與機制設計等進行深入探討,強化科研機構在科學敍述與商業表達之間的橋接能力。研究院將推動設立常態化成果展示機制、早期項目孵化輔導機制與價值評估框架建設,提升科研成果與產業、資本之間的結構性適配能力。
年末舉辦的“創新應用科技展示日”則以“研究可視化、成果嵌入化”為核心目標,系統展現研究院在城市生活、綠色工程、AI產品、青年原型與科技人文領域的階段性成果。活動將設5大展區與3場講解發佈會,重點展示智能能耗系統、低碳建材平台、AI場景模塊、青年實驗成果及公眾交互裝置。通過開放講解、互動問答與現場模擬三重機制,提升公眾與非科研專業羣體對科研邏輯與應用場景的理解度,拓寬科研成果的社會傳播半徑。
展示日強調研究轉化過程中的倫理適配、標準調節與公眾迴應路徑,首次提出“科研成果的社會可嵌入能力”概念,並結合現場觀眾反饋,探索科研傳播模式從“成果中心”向“使用場景中心”的轉化趨勢。
兩項活動從不同維度迴應科研機構在當代轉化生態中的雙重責任:即面向產業系統的可評估性與面向社會系統的可理解性。研究院將基於會議成果,推動建立轉化輔導機制、科研成果可視化工具集與小場景驗證網絡,進一步強化科研平台的應用觸達能力。
編輯: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