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在德國柏林和丹麥哥本哈根分別主辦兩項重要學術活動,聚焦科研標準制度建設與綠色智能系統發展。6月14日將在柏林舉行“全球科技標準與創新評鑑趨勢”專題研討會,9月17日至19日將在哥本哈根舉辦“可持續創新與智能地球峯會”,兩項活動將從制度機制、實踐模型和跨領域協作三方面展開探討,強化科技成果在全球治理結構中的制度適配力和生態響應力。專題研討會將圍繞“全球科技標準與創新評
2020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圍繞“科研轉化”與“應用傳播”兩大方向,分別於4月在美國舊金山與11月在中國香港舉辦“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與投資對接”專題研討會及“創新應用科技展示日”。兩項活動結合產業對接機制與公眾展示空間,系統錨定科研成果從知識生成到場景落地的關鍵路徑,在制度構建、機制探索與方法設計上實現了重要突破。專題研討會以“價值識別”與“結構呈現”為切入點,首次系統梳理科研項目如何在早期階段
2020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舉辦兩項面向科研轉化與應用傳播的年度重磅活動,分別為4月9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與投資對接”專題研討會,以及11月3日至5日在中國香港舉辦的“創新應用科技展示日”。兩項活動聚焦科研成果如何從知識建構走向市場落地與社會適配,系統梳理科研轉化的關鍵機制與傳播邏輯,推動構建“知識—工具—場景”的高效聯動機制。專題研討會以“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與投資對接”為
2019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圍繞“智能醫療技術落地”與“前沿交叉學科融合機制”兩大主題,在瑞士蘇黎世與美國舊金山成功舉辦“數據驅動的生命科學與AI醫療”專題研討會與“生物工程與量子計算融合沙龍”。兩項活動以算法示範、實驗模擬與機制探討為主要形式,不僅搭建了學術、臨牀與計算系統之間的對話平台,也為制度設計與跨學科方法創新提供了基礎路徑與合作框架。2月在蘇黎世舉辦的專題研討會集中呈現AI技術在生命科
2019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於上半年與下半年分別主辦兩項圍繞“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與量子計算融合”的重磅學術活動。首場“數據驅動的生命科學與AI醫療”專題研討會將於2月27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辦,聚焦AI與生命科學交匯處的技術發展、實踐路徑與倫理反思;“生物工程與量子計算融合沙龍”將於7月11日至13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推動多學科技術框架的協同建構與場景化實驗,為科研製度與方法革新注入
2018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圍繞“科研治理機制優化”與“科技社會責任制度化建設”兩項核心議題,成功舉辦“科研評審制度與成果轉化機制”專題研討會與“科技與社會責任國際研討會”。兩項活動分別於5月6日在中國香港與10月12日至14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涵蓋制度流程、倫理框架、社會信任與實踐路徑等關鍵內容,在學術界、政策層與社會公眾中引發廣泛共鳴。5月研討會聚焦科研評審機制與成果轉化結構聯動問題。會議強
2018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以“科研評審制度與成果轉化機制”和“科技發展中的社會責任機制建設”為雙核主題,分別於5月6日和10月12日至14日,在中國香港與瑞士日內瓦舉辦年度專題研討會與國際性對話會議。兩項活動將聚焦制度設計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構建,推動科研組織在評估機制優化、成果應用推動與公眾責任體系建設方面的結構革新與經驗共享。5月在香港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以“科研評審制度與成果轉化機制”為主題
2017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圍繞“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創機制建設”與“製造系統與人本設計融合路徑”兩大主題,在中國深圳與日本大阪分別成功舉辦“全球科技公司與科研機構的共創模式”專題研討會與“智慧製造與未來工業設計論壇”。兩項活動立足實踐案例,推動機制創新,取得了具有推廣意義的結構成果。4月18日在深圳舉行的專題研討會,以“聯合設題、聯合研發、協同轉化”為關鍵詞,匯聚了來自科研機構、科技企業與轉化平台
2017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於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在中國深圳與日本大阪舉辦兩場重量級會議,聚焦科研機構與科技企業之間的新型合作機制,以及製造系統與未來設計邏輯的跨界融合。4月18日將在深圳舉行的“全球科技公司與科研機構的共創模式”專題研討會,將深入探討共創機制的實踐路徑與制度基礎;8月20日至22日在大阪舉辦的“智慧製造與未來工業設計論壇”則將聚焦技術、標準與人本設計的協同關係。4月的專題研討會
2016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在波士頓與慕尼黑分別舉辦“人工智能與再生醫學的融合前沿”專題研討會與“材料科學與綠色工程技術年會”,形成了融合跨學科科技前沿與綠色工程實踐的“雙引擎”科研討論格局。這兩項活動系統呈現了技術融合的路徑邏輯、制度應對與轉化基礎,成為研究院構建“科技—制度—社會”三位一體平台的重要里程碑。3月22日于波士頓舉行的專題研討會,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嵌入再生醫學核心流程,邀請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