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圍繞“科研治理機制優化”與“科技社會責任制度化建設”兩項核心議題,成功舉辦“科研評審制度與成果轉化機制”專題研討會與“科技與社會責任國際研討會”。兩項活動分別於5月6日在中國香港與10月12日至14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涵蓋制度流程、倫理框架、社會信任與實踐路徑等關鍵內容,在學術界、政策層與社會公眾中引發廣泛共鳴。5月研討會聚焦科研評審機制與成果轉化結構聯動問題。會議強
2018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以“科研評審制度與成果轉化機制”和“科技發展中的社會責任機制建設”為雙核主題,分別於5月6日和10月12日至14日,在中國香港與瑞士日內瓦舉辦年度專題研討會與國際性對話會議。兩項活動將聚焦制度設計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構建,推動科研組織在評估機制優化、成果應用推動與公眾責任體系建設方面的結構革新與經驗共享。5月在香港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以“科研評審制度與成果轉化機制”為主題
2017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圍繞“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創機制建設”與“製造系統與人本設計融合路徑”兩大主題,在中國深圳與日本大阪分別成功舉辦“全球科技公司與科研機構的共創模式”專題研討會與“智慧製造與未來工業設計論壇”。兩項活動立足實踐案例,推動機制創新,取得了具有推廣意義的結構成果。4月18日在深圳舉行的專題研討會,以“聯合設題、聯合研發、協同轉化”為關鍵詞,匯聚了來自科研機構、科技企業與轉化平台
2017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於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在中國深圳與日本大阪舉辦兩場重量級會議,聚焦科研機構與科技企業之間的新型合作機制,以及製造系統與未來設計邏輯的跨界融合。4月18日將在深圳舉行的“全球科技公司與科研機構的共創模式”專題研討會,將深入探討共創機制的實踐路徑與制度基礎;8月20日至22日在大阪舉辦的“智慧製造與未來工業設計論壇”則將聚焦技術、標準與人本設計的協同關係。4月的專題研討會
2016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在波士頓與慕尼黑分別舉辦“人工智能與再生醫學的融合前沿”專題研討會與“材料科學與綠色工程技術年會”,形成了融合跨學科科技前沿與綠色工程實踐的“雙引擎”科研討論格局。這兩項活動系統呈現了技術融合的路徑邏輯、制度應對與轉化基礎,成為研究院構建“科技—制度—社會”三位一體平台的重要里程碑。3月22日于波士頓舉行的專題研討會,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嵌入再生醫學核心流程,邀請來自
2016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圍繞“技術融合創新”與“綠色材料工程”兩大主題,於年內舉辦兩場重要學術會議,分別為3月22日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人工智能與再生醫學的融合前沿”專題研討會,以及9月10日至12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材料科學與綠色工程技術年會”。本年度專題研討會聚焦於人工智能與再生醫學之間的交叉應用問題。近年來,隨着生物數據規模劇增與智能算法快速發展,AI在組織工程、幹細胞治療及個性化
2015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首次將專題研討與多邊交流並列推進,分別於1月15日和10月21日至23日在英國倫敦與劍橋成功舉辦“從本地走向全球——科技合作新範式”專題研討會與“中美英科技交流會”。兩項活動從制度共建與協作機制兩個維度系統展開,為研究院邁向全球科研協同網絡構建了戰略起點和現實路徑。1月在倫敦召開的專題研討會以制度設計為核心主題,聚焦本地科研機構如何構建參與全球知識網絡的議題主導力與規
2015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正式邁入國際化戰略佈局的新階段,圍繞“制度共建”與“跨境協作”兩項核心議題,於年內舉辦兩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對外學術交流活動。1月15日將在英國倫敦舉辦“從本地走向全球——科技合作新範式”專題研討會,10月21日至23日將在劍橋召開“中美英科技交流會”,分別探索全球科研合作機制的制度設計與多邊協作結構的實踐可能。倫敦專題研討會聚焦科研合作制度的結構性設計問題,尤其關注
2014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並以“科研服務社會”為使命,致力於構建具有國際視野與區域嵌入能力的多功能科研平台。作為創院首年的兩項重要活動,6月18日舉辦的“國際科研智庫的建設與挑戰”專題研討會與11月10日至12日舉行的“首屆香港科技創新論壇”,不僅為機構制度設計提供思想共識,也在公共科學交流與科研文化構建層面發揮了奠基作用。在6月的專題研討會上,研究院首次以“科研智庫”作為平台定位展
2014年,香港科學技術研究院(HKMarina)宣告成立,標誌着香港地區在建設國際科研平台方面邁出關鍵一步。為明確機構功能定位、構建制度框架並啓動科研文化機制,研究院將在年內舉辦兩項重要活動,分別為6月18日舉行的“國際科研智庫的建設與挑戰”專題研討會,以及11月10日至12日舉辦的“首屆香港科技創新論壇”。專題研討會將聚焦“科研型智庫”平台構建的理論基礎與制度機制。會議設置主題演講與圓桌論壇兩